首页>综合 > 正文

“我才33岁不想死啊……”男子后悔不已,母亲也中招

2023-08-01 07:34:20来源:北青网

“我才33岁,不想死啊……我日夜盼着能等到合适的肝源,可以做移植手术。”冯刚(化名)后悔因从前没有做过一次乙肝相关的检查导致现在病入膏肓。医生表示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如果能早点做一次乙肝病毒检查,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


(相关资料图)

肝移植是唯一希望

或在婴幼儿期已感染

两年前,冯刚的生活和大多数同龄人没什么两样。而去年,他因急症被送到宁波某三甲医院,被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医生解释:临床上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是指肝脏功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体的需求时期,提示肝硬化发展至晚期。此时,肝组织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肝功能明显衰退。

冯刚已感染乙肝病毒多年,但是因从未做过相关检查并不知情,自然也没接受过任何抗病毒治疗。反复的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一年多来,他闯过了一个个“鬼门关”。但由于发现得太晚,现在能做的是配合治疗,努力控制并发症,等待肝移植的机会。

冯刚入院后,

其母亲也查出了“大三阳”。

据医生推测,

冯刚可能是经母婴垂直传播

早在婴幼儿期就感染了乙肝病毒。

“啤酒肚”

大得像怀着足月双胞胎

徐强,34岁(化名)

我是一名白领,平时喜欢小酌两杯。去年冬天起,我的肚子越来越大;脚胖得穿不进鞋子……奇怪的是,胃口却变差了。医生说我可能在婴幼儿时期就感染了乙肝病毒,可惜一直没发现。不然也不会这么严重了。

今年3月,徐强因在家中昏迷被送医,最后被诊断为慢加急肝衰竭,也就是慢性肝炎合并急性肝衰竭,昏迷则由肝性脑病导致。徐强自以为发胖的“啤酒肚”,实际是肝腹水;双下肢也不是长胖,而是水肿。

徐强刚治疗时的肚子像怀了足月双胞胎一样大。穿刺的时候,针一进去,里面的液体会飚出来。治疗后,体重从180斤降到了120斤,大部分都是水肿脱水。”

在过去的4个月里经历了四次人工肝治疗,终于死里逃生。医生叹气道:“现在他落下了严重的肝硬化后遗症。哪怕只是早三四年做个乙肝病毒检查,再接受正规治疗,都不会发生急性肝衰竭。”

01

普通人群体检时建议加上乙肝筛查,无需空腹宁波某三甲医院肝硬化科主任钱云松指出,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主动筛查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普通人群在常规体检中,有条件的可以加上乙肝相关检查。检查结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面抗原阳性,也就是常说的“大三阳”“小三阳”。这类情况,需要到专科做进一步的肝功能等检查。有的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有的只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一类是表面抗原阴性、抗体阳性。这类情况说明目前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且体内因注射过疫苗等原因产生了抗体。如果抗体滴度低,说明保护能力减弱,建议加强接种。如果滴度相对高,说明再次感染风险较低,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情况等定期复查。

02

乙肝疫苗并非“一劳永逸”定期检测抗体是否衰减1992年,我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在此前出生的人群,很可能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并非注射后就能“一劳永逸”。注射乙肝疫苗后,每个人抗体持续的时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免疫功能差异很大。所以要定期检查“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如果发现乙肝抗体效价的下降,需要补打乙肝疫苗。对于可能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的人群,最好每三五年检测抗体是否衰减。

03

乙肝治疗手段进步很大“老患者”别被旧观念束缚钱云松说,临床也经常碰到一些患者,多年前查出乙肝病毒感染。当时医生说慢性乙型肝炎无法彻底治愈,没有什么药物治疗,患者就没再做过检查和治疗。再来医院,一检查往往是肝硬化甚至肝癌了。“过去,由于没有好的抗病毒药物,医生有时候也只能无奈地看着患者一步步从乙肝走向肝硬化、肝癌,束手无策。这些年,乙肝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进步很大,完全能安全且高效地控制病情。”因此,钱云松建议,类似的“老患者”别被旧观念束缚,应尽快到专科做进一步检查并接受治疗。

(海南特区报)

标签: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