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快讯】自然科普丨野外遇到狮子怎么办?科学家教你在屁股上画眼睛!这是什么原理?
2023-05-28 02:59:08来源:大兴科普
撰文 | 阿娴
审校 | Ziv 在非洲大草原上,如果偶遇一只狮子该如何顺利逃生呢?倒地装死、屏气不动还是撒丫狂奔?科学家们找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办法:在屁股上画眼睛!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毕竟狮子这么凶猛,又是个食肉动物,怎么会害怕一对“假眼睛”呢?然而科学家们通过在牛身上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这是什么原理?牛:首先我没有惹任何人
在非洲,牧民们大多采用放牧的方式饲养牛,白天让它们自由活动,晚上才赶回牧场, 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牛更好、更自由地贴合原始特性生长,但缺点是这些牛在自由活动时很容易被狮子等肉食动物盯上,成为它们的午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上千头牛命丧“狮”口,造成不计其数的财产损失。所以,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保护大型食肉动物和牧民财产,博茨瓦纳政府想找到一个减少狮子捕杀办法。(图源Botswana Predator Conservation)
(相关资料图)
2016年,非洲博茨瓦纳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以“在牛屁股上画东西来观察牛被捕猎者捕猎的情况”为题,在博茨瓦纳进行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来自14个牧场的2061头牛,并将这些牛分为3组,一组在牛的屁股后面画两只眼睛,数量为683; 第二组在牛的屁股后面画两个“X”号,数量为543;第三组不给牛做任何的处理,数量为835头 。然后按照正常的放牧时间,每晚清点各组牛的数量,观察牛被狮子等动物捕杀的数量。该说不说,图a我看了我也害怕......|参考资料[1]
经过了长达4年的观察,研究人员于2020年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其中的数据是:不做任何处理的牛被捕杀率为1.8%,画“X”号的牛被捕杀率为0.73%,画两只眼睛的牛被捕杀率为0。也就是说,在牛的屁股后面画眼睛来防止肉食动物捕杀牛的办法可行!哪怕不画眼睛,随便画点东西也能起到一定效果。究竟为什么画眼睛可以防止牛被捕杀?这件事儿还得从动物预防天敌的生物进化说起。 许多蝴蝶的翅膀上都有眼点,例如这只大眼棕褐斑蝶( Mycalesis patnia )。|Wiki 经过几万年,动物们进化出许多方式来避免被捕食者吃掉,比如伪装色、警告色、拟态来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飞蛾或者蝴蝶翅膀上的眼点(Eyespot)。例如天蛾幼虫的前腹节上就有许多对具有威胁性的大眼睛,当受到惊吓时,它们会将头部和胸段缩回身体内,露出眼点吓唬捕食者;美眼蛱蝶前后翅各有一对眼点,配合身体的纹路,每当美眼蛱蝶双翅平张时,从后面远远看去就像一张猫头鹰的脸,吓退一些视力不佳的小型鸟类。谁能想到呢?这竟然是侏儒猫头鹰的后背,它好像在说:“我已经发现你了!”
关于类似眼睛的纹路生成的具体原理及影响,目前学术界尚有许多争论,但该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分别为下面三种假说提供了证明,分别是 :侦测假说、捕食者拟态假说和显眼性假说。 侦测假说认为,动物身上类似眼睛的纹路,可能会让捕食者以为自己被发现了,进而放弃攻击或者是转移目标。自然界中的侏儒猫头鹰(Glaucidium spp.)和美洲红隼(Falco sparverius) 等小型猛禽的颈背上的眼点就是类似功能,阻止了其他猛禽的伏击攻击。 狮子和豹子都是伏击型猎手,它们依赖于灌木丛来藏匿自己,只有特定时刻才会立刻出击。所以这种假说在狮子这种喜欢搞偷袭的动物身上应用的较为广泛,它们一旦察觉自己已被猎物注意到,很容易就会放弃攻击。 捕食者拟态假说认为,动物身上类似眼睛的纹路会让捕食者以为还有其他捕食者在场,或者是捕食者自身的天敌出现,进而放弃捕食。研究者认为,虽然实验中画在牛身上的眼睛符号太大,位置也不准,可能很难骗过狮子、猎豹等动物,但仍然可以让这些动物误以为这是它们从未见过的全新物种,进而放弃攻击。 显眼性假说则认为,动物身上类似眼睛纹路让该动物变成了一个很陌生的生物,捕食者无法做出判断,进而放弃攻击。研究者认为,牛身上的X标记应该就拥有类似功能,才让身上带着X标记的牛的死亡数量控制在4头。 真的很难分清楚哪个才是鱼的眼睛,太狡猾了!|Wiki 其他相关的假说还有 偏转假设,该理论认为眼点会让捕食者把攻击目标从拥有眼点的动物脑袋区域转移到它们身上的其他非致命区域,减少死亡几率,毕竟尾巴没了总比脑袋被咬掉要强。 比如四眼蝴蝶鱼(Chaetodon capistratus)身体两侧靠近尾巴的部分就有大而显眼的眼点,而真的眼睛则被头顶一条黑色竖线贯穿,让捕食者难以分清哪里才是鱼的致命弱点。 至于同样的方法在人类身上适不适用,还没有人尝试过哦......参考资料:
[1]Radford, C., McNutt, J.W., Rogers, T. et al. Artificial eyespots on cattle reduce predation by large carnivores. Commun Biol 3, 430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1156-0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Eyespot_(mimicry)资料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喜欢我,关注我
搜索公众号:daxingkepu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