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2023-05-18 10:06:34来源:互联网
中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水平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至今国内覆盖全国市场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体系还尚未形成。针对中国目前医药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局限,探索适合中国的医药冷链物流模式是当下的首要任务。中国的医药冷链物流产业逐渐成长壮大,一方面中国医药产业、批发业、零售业等供应链的各个市场规模在逐年上升,小规模的企业也在不断成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医药品比重逐渐增加,如冷藏类药品的年均增长率已超过15%。
早期的医药物流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有企业所垄断。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最先成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紧随其后,建立的物流中心,在我国华南地区发展迅速,包括成都医药物流中心和华东的上药集团都是国内医药物流业的佼佼者。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国企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一些民营企业利用灵活的经济体制迅速崛起。比如,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湖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医药冷链物流会涉及到三大类技术:第一,移动制冷技术,包括制冷剂、制冷系统、温控系统及干冰、冰块等辅助保冷措施;第二,保温技术,包括冷藏集装箱、保温箱、保温袋、冷藏箱及各类保温包装手段及密封措施等;第三,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对冷链储存、运输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包括温湿度传感器、RFID、GPS及软件管理系统。另外医药冷链运输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温,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包括深冷、冷冻、冷藏、恒温、常温等不同温区),而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
随着市场景气度的持续高涨以及政府政策的不断加码,冷链设备制造市场正由分散走向集中,并产生多个细分领域龙头。覆盖冷链全产业链的温湿度监控、控制设备凭借其便利性、高效性及实用性,应用最为广泛,且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从市场格局来看,当下各类冷链温控及监测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所涉企业颇多,尚无龙头垄断企业。中小规模的企业大多不具备为客户提供冷链物联网解决方案能力,主要依靠核心产品的细分领域优势及价格竞争获得一定的市场订单,其对于冷链市场整体把控力及整合与兼顾客户上下游需求上均存在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早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渗透率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冷链运输市场中,冷藏车温度在线监控率低于 50%;冷库存储市场中,冷库温度在线监控率低于 30%;终端展示市场上,门店冷柜在线监控率低于 1%。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食品生鲜行业由于冷链控制系统发展不足导致农产品破损率高出 10%以上。此外,冷链物流行业的高成长潜力和产业转型升级将推动温度控制器等智能器件渗透率的提升。
2023年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冷链物流在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是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一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开发银行聚焦已投入运营、市场需求旺盛、区域带动作用较强的存量冷链物流设施群,服务打造“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建设。
2022年,宁波市以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为重要依托,成功申报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宁波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梅山片区、奉化片区)正式开工建设。该行通过开发性金融工具向基地投放资金1.78亿元,并在基地获批后1个月内,迅速完成20亿元融资授信,为宁波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助力该市将冷链贸易港打造成为连接南美、东盟和欧洲等主要货源地及国内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腹地市场的贸易物流新链路。
我国的医药冷链物流体系智能信息化建设目前无法满足现代医药冷链的实际需求,主要缺口在于温度的控制失当导致药品分解、挥发、酸败及潮解等变化,进而失效。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中国药品冷链的覆盖能力仅为 10%左右,药品的质量问题中有近 20%与冷链物流相关。由此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 2020 年发布了《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冷链药品在收货、验收、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应进行温度监控。医药冷链下游细分市场包括生物制剂、疫苗、血液制品等,附加值较高,趋严的监管环境和日益增长的下游需求不断推动冷链全产业链监测市场发展,势必引起温度控制产品在医疗冷链行业加速普及。
目前全球及国内市场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未来随着新技术提供底层支持,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动,终端领域的转型升级,冷链智能控制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更多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