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育 > 正文

世界速递!澳门站决赛马龙“打假球”,他的动机是什么?喷人得有底线!

2023-04-24 18:25:11来源:全眼看体育

0:4不敌队友王楚钦,原本看上去再正常不过的一场比赛,在一些人眼里却不正常了,于是,莫须有的帽子扣在马龙头上:打假球!


(相关资料图)

张口就是“打假球”,请问喷人的证据在哪里?在这些人的眼里,如今的马龙输或赢,都不正常,赢是阻碍后生的发展,输则是老态龙钟早该退了,现在又冒出一个“打假球”。

曾几何时,马龙是冠军的代名词。国际赛场,他是“公开赛之王”,他是双圈大满贯得主。国内赛场,他是“乒超胜率王”,他是全运会、全锦赛最亮的一颗星。辉煌,让马龙不断创造国乒乃至国际乒坛的历史之最;热爱,让马龙成为中国乒坛前所未有的一棵常青树。

进入巴黎奥运周期,马龙选择坚守。热爱仅是情怀,竞技体育历来是优胜劣汰,除了热爱还得有实力,如今的马龙,虽然不再是王者,但仍然是男子乒坛屈指可数的顶尖高手之一。世界排名反映一名运动员最近一段时期的竞争力,马龙在缺席2021年世乒赛的情况下,单打世界排名仍然高居第四,足见他的竞争力。提醒一句:本周二公布的最新一周世界排名榜,马龙将上升到男单排名榜第三。事实胜于雄辩,即将年满35周岁的马龙,虽然高龄并不“老矣”。

言归正传。23日晚举行的WTT冠军赛澳门站男单决赛,0:4的悬殊比分,让马龙再次遭遇来自网络的“暴风骤雨”,喷子们认定马龙“打假球”,理由很简单:他不可能以0:4输给王楚钦。

请问这是什么逻辑?以马龙的综合实力,0:4输给王楚钦的概率确实不大,他也有可能赢球,出现小概率的输球比分,就是马龙”打假球“的证据?

竞技赛场风云变幻莫测,影响一场乒乓球比赛的比分因素,除了双方的实力、状态、打法相克度,还有临场发挥乃至关键球的运气等。如果以比分出现概率进行裁决,还需要比赛吗?如果按照那些网络“法官”的思路进行推断,一周前孙颖莎在WTT冠军赛新乡站4:0完胜陈梦,两天前她在WTT冠军赛澳门站被陈梦以同样比分还以颜色,7天内的两场比赛比分出现巨大落差,该如何解释?还有,近两年马龙难胜樊振东,前些天小胖不敌法国新秀勒布伦,次日马龙驯服这匹黑马,以那些喷子的思维,是樊振东故意输球,还是勒布伦和马龙打假球?法国人千里迢迢飞赴中国参赛,就为了放马龙一马?

喷子们信口雌黄,这是对马龙以及王楚钦的污蔑。

马龙打假球的动机是什么?对一心冲击2024年巴黎奥运会入场券的他来说,获取佳绩、提升排名是当前最重要的,WTT冠军赛冠军、亚军得主分别获得积分1000分、700分,马龙没有理由自动放弃就在眼前的冠军积分。

35岁的马龙仍然是国际赛场的一条好汉,但他毕竟进入运动暮年,当年号称“公开赛之王”的他,如今已20个月无缘国际比赛单打冠军,最近一次夺冠还是2021年8月的东京奥运赛场。巅峰时期的马龙,不仅擅长外战,内战也是一把好手,全运会、全锦赛的冠军滋味都尝过,他还是多届乒超联赛的胜率王。如今的马龙,就实力而言不再是中国男乒的一号种子,但高人一筹的经验和顶尖的实力,让他仍然是国乒不可或缺的主力之一。

时下马龙的实力或许在樊振东、王楚钦之下,甚至未必高过梁靖崑、林高远,加上队友间知己知彼, 这些背景下马龙内战成绩大概率不及外战。王楚钦名气不及马龙,但他俩过往战绩则是“大头”明显占优,澳门站决赛前两人已有过7次交锋,马龙2胜5负且最近3场比赛尽墨,明显处于劣势。由此可见,澳门站决赛0:4败北完全是正常现象。

历史上国乒确实有“打假球”的现象,此现象是在两种条件下出现的。

一是追求国乒夺金的最大概率。以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为例,当时中国选手焦志敏、陈静、李慧芬和前捷克斯洛伐克选手赫拉霍娃进入四强,两场半决赛,焦志敏与李慧芬相遇,陈静对阵与赫拉霍娃。根据当时相互间战绩,焦志敏迎战李慧芬胜算很大,但1987年世乒赛她曾不敌赫拉霍娃,考虑到两场半决赛焦李之战首先进行,国乒决策层为了追求夺金最大概率,要求焦志敏让球。

1987年世乒赛女单半决赛、2004年奥运会男单半决赛等比赛,国乒都有让球行为,目的同样是追求夺金概率最大化。

二是提升国乒品牌和安慰功臣。60年前的世锦赛男单决赛庄则栋VS李富荣,40年前的世乒赛男单决赛郭跃华VS蔡振华,这两场比赛金牌已提前落入中国选手囊中,让球目的是塑造国乒核心或对曾做出牺牲的球员的一种安慰。WTT冠军赛远非世界顶尖大赛,何况王楚钦去年就尝到过澳门站冠军滋味,他还在更高级别的WTT世界杯赢得锦标,无论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都无须马龙让球,说马龙“打假球”,不仅是这位名将的污蔑,也是对王楚钦的不敬。

因为比分一边倒,就将“打假球”的帽子强扣到马龙头上,喷子们的猜测和臆想,经过网上发酵,会影响不少人的判断,这些人可能没有观看这场比赛,甚至并不关心国乒动态,但热衷于跟风、起哄,于是马龙“打假球”在网上越炒越热。

“人红是非多”。时下一些人经常对体育名将不讲证据地发表议论,甚至人身攻击,扰乱信息传播秩序,破坏网络舆论生态,这些已是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行为,严重者将构成诽谤罪。

网络的出现,为素不相识者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互动平台,但互动必须守住道理底线,客观公正地审视一场比赛,评论体育健儿,活跃看球氛围,提升体育魅力,共同打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舆论环境。 (王全立)

标签: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