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30」之后,中国中长跑功勋级教练们这样说!_环球观天下
2023-03-31 08:31:49来源:98跑
2小时07分30秒!何杰创造中国男子马拉松里程碑式的突破,让中国中长跑人备受鼓舞和骄傲。当然,每一次突破过后,我们也要及时总结和展望。
正如:何杰恩师肖丽指导说的那样:“冠军也就可以嘚瑟几天,走下领奖台,一切归零,未来依然面临各种挑战,猴孩儿们,加油”。
(资料图片)
近期,98跑有幸对话:张志奇指导、肖丽指导、张国伟指导、朱树春指导、窦兆波指导、朱晓琳指导等中国中长跑功勋级人物,基于何杰、杨绍辉创造国家纪录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中国马拉松运动训练新思路,以及展望巴黎奥运会面临的挑战等话题,展开了非常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专业研讨。
对话之前,老前辈们纷纷对何杰、杨绍辉打破国家纪录给出了高度评价,并向运动员的教练肖指导,张指导送上祝贺。
随后,中国中长跑老前辈们一一谈了自己的运动经历,执教经历,以及对于当前马拉松运动训练的再认识。接下来,和大家分享老前辈们对于中长跑运动训练的理解和认识。
肖丽: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为国家培养了何杰,彭建华等多名国际级运动健将,何杰,彭建华目前也是中国男子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国家纪录保持者。
肖指导:恭喜何杰、杨绍辉取得历史突破,也祝贺董国建、彭建华、丰配友、仁青东知布等其他运动员取得佳绩。何杰这场比赛的胜利属于一代代中国中长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复盘本场比赛,何杰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是近几年我开始在训练中不断创新训练手段,加上何杰训练执行力比较强,比赛作风顽强,敢于在比赛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总之,一场比赛的胜利,是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团队等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然,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出发,何杰的突破也印证了我当前的训练观点——坚持大运动负荷训练模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曾在日本有一段时间的执教经历,见证了日本人超大量的训练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于提升黄种人运动员运动成绩效果显著。
去年冬训,多少个凌晨5点的昆明,何杰一次次完成40公里、甚至45公里的大负荷训练课。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自我,马拉松更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运动项目,靠的是运动员的高度自律,不怕吃苦的精神,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石。
未来的挑战依然很大,但是,何杰和彭建华具备优秀运动员的品质,未来我很看好他们能再次取得好成绩。我们也做好了不惧未来的各种准备,愿所有的付出不被辜负。
张国伟:我国著名中长跑运动员/教练员,中国男子中长跑传奇人物,中国男子中长跑第一位亚运会冠军,中国男子中长跑(场地赛)世界大赛最好成绩(1987年世锦赛,28:30.00,10000米第14名),运动生涯三十余次打破3000米、5000米、10000米、马拉松全国纪录。
为国家培养了朱荣华、邓海洋、陈明付、董国建、张德顺、杨绍辉等一大批优秀中长跑运动员。
张指导:何杰、杨绍辉创造了新的国家纪录,对于提升中国中长跑人的信心很重要。
当然,参加首尔马拉松的董国建、彭建华、仁青东知布的状态也很好,只是比赛后程温度有点高,加上前程跑了62分32秒,确实有点快了,不然也有很大机会打开208,期待他们能够继续努力,争取拿到第3张巴黎奥运会马拉松参赛资格。
随后张指导关于本场比赛谈了几点训练体会,张指导认为:要想突出专项成绩,就要追求项目均衡发展。
我在做运动员时期的主项是3000米、5000米、10000米,但在训练和比赛中也会进行1500米和马拉松训练内容的尝试。
我的首马成绩是2小时12分17秒,打破了山东名将朱树春在1986年北京马拉松创造的2小时13分15的全国纪录。
我当时的1500米的成绩,也仅次于当时的中国男子1500米全国纪录保持者山东名将段秀全。所以,要想在专项上有大的突破,注重不同项目均衡发展非常重要。
张志奇: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为国家培养了刘世香、孙文利、孙文勇、徐鹏程、徐松、姜冰、鞠英兰等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其中,孙文利是中国中长跑唯一一位连续三届(2001、2005、2009)全运会夺得金牌的人。
张指导:总结和分析何杰、杨绍辉的成功,还是来自于扎实的周期训练基础。注重周期训练,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那么,周期训练该如何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欧美人喜欢单周期训练模式,我们更喜欢双周期训练模式。比如:美国队。每年从2月的室内赛开始,运动员的运动强度和竞技状态逐渐达到高点。
单周期和双周期的区别,单周期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基本上就是冬训过后,直接进入全年赛季,通过“以赛代练”模式代替全年周期训练。
我们之所以注重“冬训”和“夏训”两个周期训练,更多是因为在运动天赋方面以及人才储备方面,与欧美人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如果单纯的放弃周期训练模式,全年采取“以赛代练”模式,并不适合我们。
其实,日本也是采取双周期训练模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周期训练上,全年围绕着3~5场重要比赛做突破。
朱树春:我国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前中国马拉松国家纪录保持者,1986年北京马拉松创造2小时13分15秒的国家纪录。多次夺得香港马拉松男子组冠军、亚军,四次夺得马拉松全国冠军,中国唯一一位连续三次伦敦马拉松特邀选手。
朱指导:恭喜何杰、杨绍辉取得好的成绩,看着年轻一代的运动员一次次突破我们的老纪录,非常激动和高兴。
回顾我做运动员的时期,虽然训练环境、条件和运动装备远不如现在,但有一点得非常感谢国家的培养和支持,那就是给我们提供了外出训练和比赛的机会。很多时候,运动员视野和平台,决定上升高度。
80年代,我曾四次夺得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冠军,如果没有走出国门看一看,比一比,很容易安于现状,不进则退。后来,多次参加了伦敦马拉松、香港马拉松等国际比赛,自己的训练干劲和比赛经验越来越多。
1986年,我不仅在北京马拉松赛上打破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还夺得1986年香港马拉松男子组冠军,从而弥补了1984年、1985年两届都是亚军的遗憾。
朱晓琳:我国著名马拉松运动员。马拉松世界冠军,中国唯一一位连续2届奥运会进入前六名的运动员,也是中国马拉松最近一次进入奥运会前八名(2012伦敦奥运会第六名)的运动员,中国唯一一位连续六次进入世界大赛前六名。
朱指导:2小时07分30秒!中国男子终于迎来大突破,何杰、杨绍辉跑得真好。竞技体育就是如此,努力就一定会有突破,祝贺他们。
说实话,我还真羡慕何杰、杨绍辉、张德顺这一代马拉松运动员,有这么好的平台和社会关注。
当然,我们也应该为老将董国建的坚持送去掌声,36岁依然可以保持在209以内的水平,了不起。董国建第一个全国冠军来自于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5000米夺冠,这也足以看出张国伟指导给董国建打下的扎实基本功。
我做运动员初期,主项是练5000米,第一枚全运会奖牌也是来自于2005年十运会女子5000米的银牌(金牌是奥运会冠军邢慧娜)。
扎实的场地赛功底,让我在转战马拉松赛场后,无论是心肺功能,还是肌肉难受力,都可以承受更大的训练强度和负荷,也保证了2007年开始,我能够连续6次(2次奥运会、3次世锦赛、1次亚运会)国际比赛,全部进入前六名。
所以,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不要急于转战马拉松赛场,先比几年场地赛比赛,巩固一下自己的基本功。
窦兆波:我国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比赛,现男子1500米中国国家纪录保持者,2002釜山亚运会男子1500米亚军,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500米“四连冠”,中国男子1500米“金满贯”获得者。
窦指导:每一项纪录的诞生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最艰苦的马拉松项目。恭喜何杰、杨绍辉以及他们的教练肖指导、张指导。我做运动员时期主项是中跑,从训练理念上,中跑和马拉松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耐力、速度、核心力量等能力都要具备。
但是从训练计划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中跑对耐乳酸训练要求更高,马拉松对长距离训练更加看重。当然,这只是训练方面的探讨,中国中长跑不缺优秀的教练员,但是要想不断提升运动成绩,还是要重视青训培养。
我做运动员时期,山东省中长跑队(中跑组、障碍组、长跑组、马拉松组)加起来,接近100人的规模,可想而知,省队下面的二线、三线队伍从事中长跑训练的体量有多大。
一线队伍运动员基数大,不仅能够形成运动员良性竞争,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和尝试不同训练手段时的样本也多了,这些都是利于一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从长远规划,继续巩固体制内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推动社会资源,成立社会职业跑步俱乐部,也是挖掘优秀体育苗子的渠道之一。
何杰打破国家纪录后,肖指导说:“所谓的冠军和荣耀,不是运动员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而是运动员经历过一次次失败后,在无人问津时,依然有勇气站上赛道。
那些凌晨五点的昆明,寒风刺骨下,一次次40公里、45公里的砥砺前行,是对理想的无限向往,也是对青春的不辜负,愿运动员的一切努力都有价值。中国中长跑,加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