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讯 > 正文

当前要闻:喧闹过后,城市拼的是什么?

2023-05-23 23:03:25来源:新华日报


(资料图片)

每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名都是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积淀下来的前些时候,一些城市靠特色火爆出圈,赢得一片叫好,经网络助推,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宣传由此拉开,声誉日隆。周边城市也坐不住了,甚至自带煎饼到网红城市免费发放,盛邀旅客到他们那儿去吃煎饼,一时间好不热闹,估计当事人也没想到来得这么迅猛,这么广泛,这么让人津津乐道。于是乎群起而效仿,不但周边城市不淡定了,全国不少城市也闻风而动,动起脑筋,想把旅客拉到自己的城市来。这种火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想一下,它不过是消费冲动压抑已久的恢复性反弹。至于网红城市能否经受住大批量高频次旅客的考验,其实冷暖自知。中国许多城市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名人名言、名街名巷、名树名屋、名菜名酒等等,数不胜数。这些昔日荣光都是我们今天的骄傲,将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祖业在我们手上不能败掉,但也不能仅做无所作为的看家,更应该以此为起点发家,对得住祖先留给我们的馈赠。旅游业的发展自然成为首选,让外地人到我们城市领略文化之韵,感受历史之久,享受美食之精,饱览风景之美。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让消费留下,将美名带回,不少地方靠文旅致富了百姓,得到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理应支持,特别是历史文化借助旅游发扬光大,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但任何好办法的适用范围都有边界,一旦无限放大任性复制,也许就不怎么灵光了。十几年前我顺道拜访一个旅游资源数一数二的城市,人家很盛情,陪我坐船溯江而上,看了实景演出,但在一路交流中得知,他们很羡慕隔壁的工业城市,因为邻居城市有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财政收入高,百姓生活好,而他们靠旅游尽管名气很大,但过得有些难。过去这么多年,游船上的交流场景历历在目,那位领导对隔壁城市羡慕的表情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做旅游不如做工业”的论断至今言犹在耳。这山望那山高是人之常情,一家不知一家苦也是客观事实。那个城市对做旅游不如做工业好的结论,显然是经不住推敲的。其中的问题,也许就是放大了边界,把特定区域里能做好的事情推而广之了,致使结果不如人意,弄得自己左右为难,面对这么好的名气和资源,纠结做不出像样的产业。旅客是匆匆过客,外出旅游不过是图个新鲜,换个不同的地方体验一下,让司空见惯的审美疲劳得以缓解。而本地人则不一样了,他们需要在这里住一辈子,城市好他沾光,城市不行他受罪,许多年轻人用脚为自己的城市投了票。旅游是个好产业,只不过是在一定的区域里,如某个景区或街区,或某个乡镇,但一个城市如果眼睛只盯着旅游,旅游发展的困难可想而知,至今还未听说哪个大城市是单靠旅游发展壮大的。这样说,也许有人会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眼里,不大抓旅游,那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但是,即或旅游是只金饭碗,碗里的饭也不够城里几十万上百万人吃的,要让城里人过上好日子,还是得有许许多多的工厂。也许还有人说,全域旅游大有前途,此话言之有理。全域旅游看什么?游客的消费心理错综复杂,消费需求千变万化,到另外一个城市体验不同于本地的文化,肯定是重要目标。体验什么?是名山大川,还是小桥流水?是吃喝玩乐,还是纵情山水?是探亲访友,还是只身独处?是曲径通幽的老街巷,还是车水马龙的新城市?等等,不一而足,但都有一个非去不可的理由。就我个人的观察,节假日赶大集式的旅游,消费体验未必就好,看风景变成了看人头,看出了一肚子气。其实还有很多的人到一个地方,就是去感受这个城市的氛围,特别是干事创业的城市氛围,有时候这可能是最美的风景,也是最拿魂的文化。创业文化是最美的风景,这里不仅有启人心智激发斗志的感召,而且更有充分就业投资创业的机会。贸易往来无形之中集聚了商务游的庞大群体,他们消费能力和意愿与观光游相比,高出整整一大截,是附加值和性价比最好的旅游。想想深圳,在常人眼里并没什么旅游资源,但它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城市,商务游是其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如果说深圳太远了,我们说些近的。苏锡常这些隔江而望的城市,历史年头并不短,文化资源也多,但他们城市发展靠什么?还是靠工业。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先进制造业支撑的苏锡常会是什么样,甚至越是困难越是咬紧牙关抓工业,是工业成就了苏锡常。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完全理解,旅游界大声疾呼发展旅游,职责所在,我完全赞同,但其他人也把注意力放在这个上面,似乎有硬的拖锹过,软的挖一锹的投机取巧之嫌。城市是产业集聚的产物,经济繁荣固然包含旅游业,但更多的是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分工之下的产业集聚,工业无疑是龙头,以此带动商业发展,带来人口集聚,促进农副产品消费。工业越发达,服务业越繁荣,旅游业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如果反过来,于逻辑不通,于事理不符。一个城市之所以能发展,是要用大工业去做支撑的。有人说,我们大搞活动不是扩大了城市名气吗?有什么不好?城市名声不好肯定不行,一味求虚名就行得通吗?相反名过其实的宣传只会适得其反,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的城市历来名气很大,不缺名气只缺底气,在现代城市竞争中缺少拿魂的东西,比如对产业有话语权的大厂,对市场有创新性的产品,对消费有引领性的服务,这些才是现代城市的名气,其他的往往只是转瞬即逝的热闹。人的爱好千差万别,为历史名气奔赴一个城市的人不在少数,但为自身发展到现代名城的却是多之又多,因为那里的大厂有他的立足之地,那里的城市有他的发展机会,只要脑筋活肯吃苦,定能实现精彩的人生。由此可见对大工业发展的重视,对年轻人吸引的不可阻挡,才是一个城市在现代发展中的正当路径。尤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果没有长远眼光,过于关注华而不实的热闹,在产业培植上缺乏"板凳要坐十年晚冷"的韧性和定力,只能浪得虚名,错失良机,让城市慢慢沦为小城镇,这对不起祖上留下的美名。须知,每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名都是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积淀下来的。(金沙人)

审核:潘瑞凯

责任编辑:徐路平

标签: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