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 > 正文

理论视界 | 以标准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2021-12-24 10:43:48来源:

□赵志伟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0个部门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9方面、22大类、80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基础标准,为各级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要切实贯彻中央要求,坚持以标准化促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提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以标准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采取标准化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有效解决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不同区域、城乡和人群之间分配不均衡问题,提升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从具体实践看,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能为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提供制度保障,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今后,我省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北京优质公共服务疏解对象的落地需求,持续优化承接环境,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支持政策。要发挥比较优势,聚焦重点项目,在部分领域和项目率先突破,推动建成普惠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打造基本公共服务跨区域合作样板。

以标准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现了“国家标准兜底线、地方具体实施标准促提升”的分级保障思路。各地要在不折不扣落实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的具体保障标准和特殊化指标。目前,我省已基本建成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框架体系,但与广大居民享受优质教育、优质医疗等美好愿望相比,还有提升和改进空间。各地应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顺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出台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施标准、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网络。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重点区域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区域,以此带动全省向更高质量公共服务迈进。要统筹优化农村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科学合理布局,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可及性。

以标准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要把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在全省财力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统筹配置财政资金,优化推进政策举措,做好关键指标财承评估,增加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健全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给予欠发达地区政策资金倾斜支持,更加注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不同群体获得感、幸福感都得到提升。健全完善责任制度,推动建立可持续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和标准达标评价机制,将评估结果与考核相挂钩,力争把服务标准和责任落实落细,同时向全社会公开各项目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加强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创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打造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格局,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

(作者系省财政政策信息服务中心副研究员)

标签: 服务 基本 供给 标准 提升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