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 > 正文

扩大开放,与世界共赢——中国“入世”20年给河北带来了什么

2021-12-12 05:14:52来源:河北新闻网

扩大开放,与世界共赢

——中国“入世”20年给河北带来了什么

2001年12月11日,多哈轻轻落下的一柄小木槌,为中国叩开了世界的大门。20年后的今天,河北站上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的全新起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20年间,河北以参与全球化赢得竞争主动,以对外开放赢得发展机遇,河北企业在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学习规则、适应竞争、迎头赶上。

踏上新征程的河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塑合作竞争新优势,在为自身赢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为经济全球化作出应有贡献。

走,与全世界做生意

个体的成功绝不能坐等上天的垂青,群体的崛起却常常取决于时代的机缘。

2001年,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改制。当年,在国内市场摸爬滚打的这家民营企业,不再满足于全国皮卡市场销量第一的成绩。自主研发变速器、将整车卖到国外等长远目标开始绘入企业发展蓝图。

那一年,初创不久的邢台德龙钢铁集团,正在为跻身河北乃至全国钢铁企业前列的目标快马扬鞭。三年后,他们首次将产品销往韩国。

“入世”前的千禧之年,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登记了“自理报关业务”证书,取得自营进出口资格。三年后,在被称为天然色素行业朝圣地的巴黎,他们收获了首笔来自欧洲的订单,开始用中国天然色素搅动国际市场一池春水。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人们已无法完全了解他们当时的心境,或许连他们自己当初也没有意识到,看似互不相干的企业发展轨迹,在此后20年因为WTO而一起改变。

20年间,长城汽车在与狼共舞中羽翼渐丰,连续多年占据全国皮卡车出口冠军的宝座。2019年6月5日,他们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长城汽车图拉州工厂一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哈弗F7下线并在海外上市。中国汽车品牌开启全球化新征程。

从2012年开始,晨光生物陆续在印度、赞比亚等地建设海外工厂,每年拿出数千万元用于技术研发,逐步将辣椒红色素、辣椒油树脂、叶黄素三项产品的产量做到世界第一,令国际巨头刮目相看。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德龙钢铁投资印尼的德信钢铁项目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逆风前行。2020年,德信钢铁项目正式投产,投产后第三个月便实现盈利,粗钢年产能达到400万吨,续写了河北优势产能布局海外的新篇章。

放眼全省,更多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风生水起,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实现共赢。

2016年4月,着眼于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河钢集团收购濒临倒闭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此后,河钢塞钢管理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就扭转了钢厂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使一座百年钢厂重获新生。如今,河钢塞钢已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加入WTO,“河北制造”扬帆出海,河北企业紧随其后,在世界舞台上与各行业最优秀的企业展开竞争与合作。“与全世界做生意”不只是一种时尚,更成为要素全球配置的必然结果。

从2001年到2020年,河北的外贸进出口总值由57.4亿美元增加到4410.4亿元,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由157.66万美元增加到48.5亿美元,备案(核准)对外投资企业更是由4家增加至103家。

来,打开大门迎新客

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中国“入世”的红利或许就来自于市场上身价更低、品类更多的进口商品。

12月6日早上,北国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超市事业部进口采购经理朱峰打开办公电脑,查看周末两天石家庄北国超市进口类商品的销售情况。“数据不错。”朱峰嘴角上扬。

“一瓶法国依云矿泉水,我们可以卖到2.99元,几乎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持平。”朱峰举例说。关税降低以及日渐缩短的全球商品供应链,让进口商品价格亲民。与此同时,北国超市5000多个品类的进口商品,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吃、穿、用等多个领域。

进博会更是为朱峰这样的国内采购商,搭建了发现商机、深化合作的世界级平台。作为连续四年参加进博会的“老采购”,朱峰看到进博“朋友圈”越来越大,展品变商品越来越顺畅,中国市场正在变成“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进口商品如同一个切片,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商品之外,外国资本、人员、技术及管理模式等,正以更大规模和更快速度进入中国。

伴随中国加入WTO,国内大市场、完整产业链、良好软环境成为吸引外资的“强磁场”。从2001年至2020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由9.4亿美元增加到110.3亿美元,“入世”20年年均增速10.9%。

跳上中国的开放快车,进入河北的外资企业也步入快速发展通道。这其中,就包括像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

2003年,德国人韦策图开始带领维特根在廊坊兴建第一座工厂。第一次从北京来到廊坊,他感觉“像去到了另一个世界”。走在拥挤的旧街道上,他的脑海中也会画上一个问号:从廊坊重新出发的维特根未来会怎样?

那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三年,也是德国维特根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1年。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这家世界知名的筑路机械生产商希望通过本土化生产,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如今,当初萦绕在韦策图脑海中的疑问,被时光篆刻出最好的答案。好似某种隐喻一般,当维特根帮助众多用户将一条条优质道路铺设在中国大地之际,企业的发展也走上了康庄大道。

扎根廊坊18载,维特根成为廊坊乃至河北发展成就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德国品质、廊坊出品”的筑路设备,出现在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地的建设现场。日前,维特根廊坊新工厂刚刚完成首次扩建,生产能力提高了50%,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全系列新品,将持续支持中国建设一流路网。

“十几年来,我们在中国的总部一直没有离开廊坊。河北的开放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韦策图说,“我们要留在这里,创造未来!”

变,从要素流动性开放走向制度性开放

一个经济体只有把融入多边贸易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及行政管理模式有机融合,才有可能最大限度从国际贸易体制中受益。

曾经,“审批”在外贸外资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转折,从我国加入WTO开始。

加入WTO后,进出口经营资格逐步由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过渡。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取消对所有外贸经营主体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改为备案登记制,个人履行法定程序后也可从事外贸经营。

新规实施第一天,在省商务厅一间办公室内,想要开展外贸经营业务的人们挤满了屋子,几十家企业完成了备案登记。

此后,全省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21年10月底,我省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56124家。

放权力——松绑绳——增活力,相似的改革曲线也在外商投资领域得以展现。

加入WTO以后,我国已开始逐步实施外商投资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和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不断削减负面清单的限制领域和股权要求,增加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条目和优惠待遇。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实施。

随着行政管理制度松绑,更多跨国企业选择落户河北,并在此获得广阔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河北自贸试验区,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崭新平台。

在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记方看来,河北吸引外资不只是单纯引入资本,而是更为注重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产品与技术,使之为国内企业和行业带来“溢出效应”。作为管理部门,他们一直在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学着怎么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开放与改革始终结伴同行。如果没有系统性改革,开放并不会自动带来巨大红利。

“入世”20年来,着眼于改革外资管理体制、创新对外投资机制、改革园区体制机制、推动内贸流通创新等方面,我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意见》《河北省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50多个改革政策文件,推动从要素流动性开放走向制度性开放,为入世后借助全球化红利释放更大增长能量。

如今,对于开放的信任与执着,早已深深渗入脚下热土。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被写入报告。

立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河北将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外贸、外资、外经工作,推进自贸试验区首创性差别化制度创新以及开发区提升能级等工作,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 (河北日报记者冯阳 通讯员孟拓)

标签: 企业 中国 河北 发展 开放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