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四海》的台词 带着韩寒语言的风格和标签
2022-03-21 14:27:23来源:株洲日报
《四海》的导演是韩寒,抛开年少时的滤镜不说,看到电影标签是喜剧、爱情、动作,想着会很好看,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踩雷踩到“天雷滚滚”。
我到的那场几乎满座。剧情并不复杂,生活在海岛上的小镇青年吴仁耀热爱机车、喜欢上清纯好看的女孩子周欢颂。他有自己的少年气,在机车里挥洒着青春,成为小镇上最出色的摩托赛车手。他的青春悸动,在欢颂清浅的微笑中,得到回应。不靠谱的老爹带来的成长疼痛感,似乎也没有那么明显。故事的上半部分,因为有了演员沈腾、尹正的表演和编剧特意营造的“笑梗”,电影院里还是响起了几阵笑声。
电影的明显溃散出现在下半场,欢颂的大哥欢歌意外坠海离世,留下一大笔非法债务给妹妹。仁耀和欢颂来到大城市广州,想依靠个人奋斗还债,并实现自己的梦想。两个没有什么特别技能的年轻人,一开始在大城市经历生活的捶打,在我们这种中年人看来,似乎一点也不意外。果然,编剧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讲,故事的主线平淡无奇,副线凌乱不堪,无论是失忆奶奶的亲情线,还是警官与放高利贷者之间的相互抬杠,都是有头没尾,再加上演员的表现力并没有多少情感的起伏,整部电影拖沓、散漫,看得人昏昏欲睡。连我这种对文艺片包容度非常高的人,都觉得如此,我赶忙瞧瞧身边一心一意要看喜剧的先生,哦,已经在座位上睡着了。
临近尾声,以为热血少年要实现梦想的时候,随着风向突变,仁耀在演唱会上飞跃珠江失败,他赚钱替欢颂还债的梦想一起破碎;欢颂在去看演唱会的路上,骑着她攒钱从小偷手上赎回来的摩托车,想给仁耀一个惊喜,却遇到车祸,“麦琪的礼物”没有送出去。然后,欢颂去世,仁耀回到了熟悉的海岛小镇,幻想着他和欢颂一起抓螃蟹的美好时光。再然后,电影院的灯亮了。电影完了,人们一脸懵逼的散场。儿子问我:“妈妈,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呀?这是一部喜剧吗?”我竟无言以对。
游离的人生、意外的死亡、无法融入大城市的孤独,不堪一击的理想……电影传递出的情绪,是失落、忧伤,是无尽的惆怅。微博上有韩寒的粉丝嘲笑不能接受后半部分剧情的观众,说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这说法没错,但你能不能一开始就讲得明明白白?或者干脆标签为文艺,爱好文艺片的人也可另外抽个平常的周末来看,各取所需不好吗?
“小镇青年”一直是韩寒电影中的重要标签。韩寒镜头下的小镇青年,有着很深的文艺气质,爱摩托、重兄弟。作为赛车手,韩寒爱汽车、爱摩托,所以摩托成了电影中一个重要元素,也成为小镇青年的一个标签。作为一个在小镇成长过的80后,我看着电影里的那些高档机车,没有丝毫的代入感。至少在我年少时,在小镇从没见过这些机车。多数的小镇是纯朴、乡土的,摩托车只是风尘仆仆的代步工具,机车故事很难引起小镇青年的情感共鸣。
有网友说,从电影的角度看《四海》,韩寒的台词有韩寒语言的风格和标签,青春、文艺、热血、疼痛,但也带着点年轻人的不切实际,这其实是他写给自己的散文诗;从赛车的角度来品,韩寒的赛车技术有韩寒电影的画面,但赛车的画面并不能撑起这部电影的质量,一个电影好坏,要看的方面太多了。总之,韩寒的闭环就是“韩寒”这个品牌的商业闭环。
据相关报道,《四海》的票房,在一开始达到顶峰。口碑的坠崖,是从第一天走出电影院的那批观众开始的。我想,这既有达不到预期的心理失落感,也有明明是一个悲剧,非要说成喜剧的被欺骗感,还有故事不走心的鸡肋感。最终,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电影终究是大众的艺术,不是一个人的自以为是。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