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 > 正文

百余种年度经济学书单发布 发布会共计9.1万人次收看

2022-01-18 11:19:05来源:深圳商报

1月16日晚,“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100种)发布会”在线上举行,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大变革时代的经济学阅读与写作,共计9.1万人次收看。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王一江、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梁汉、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陈达飞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接受活动连线访谈,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建峰,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笑宇,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涂志勇、梁汉参与了主题为“经济学的叙事与本土作品的未来”圆桌对话讨论。

活动还发布了2021年有生命力的经济类新书,13大类共计百余种年度经济学书单。思想、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成为本年度书单经济学图书的三大特点。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华润万象生活前檐书店主办,本报等多家媒体参与协办。

“思想”“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是年度书单三大特点

作为年度经济学图书的主要负责人,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主编本力在开场致辞中指出,“面对大变革的时代,尤其需要保持清醒和敬畏,而持续的深入阅读、思考和写作,是我们得以清醒和自知的源泉。”

本力介绍了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的特点和书单编选情况:“在这个大变革时代,新的挑战引发的变革正在加速,其中的新思想、新经验和新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思想、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已成为年来特别是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的三大特点。基于大变革所面对的问题,本次书单还特别新增了‘不确定、风险与危机’分类。”同时,来自本土的优秀原创著作也特别引人瞩目。

在主题演讲环节,王一江以“从《人为何物》看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为题,提出了人们在阅读亚当·斯密经典著作《国富论》时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而在题为“数字时代的犯罪治理转型”的主题演讲中,梁汉分享了他关于数字时代社会治安形势变化的观察。

随后,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主编本力连线访谈了2021年备受关注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一书作者兰小欢。兰小欢对“置身事内”的“内”做了进一步阐释,他认为:写作应尽量避免空谈逻辑,多结合现实,用具体的人和事去阐释观点和见解。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此次活动还特别安排了主题为“经济学的叙事与本土作品的未来”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经济学阅读写作经验和方法、新冠疫情对阅读和写作的影响、为什么要读经典、中文原创写作的期待和预判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关于经济学阅读和叙事,张笑宇认为,不同于学术论文写作,经济学写作应保有一定的生活感,用和读者对话聊天的心情去行文,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涂志勇认为,如果学术作品能够把专业研究的底层逻辑给读者一一展开,读者或许能够更好、更快地去吸收专业内容,也能更好地欣赏作者的成果。梁汉认为,学术论文写作通常伴随着纠错心理,而经济学写作,会更加强调“还原论”,尽量去还原故事背后的细节和基础。丁建峰认为,对于任何一个经济学观点,10个经济学家可能会有11个不同的看法。要尝试以对话的心态去参与观点的碰撞与讨论,这样得到的结果或许更具启迪。尽管每个人对好书的标准认定不尽相同,但出席嘉宾普遍认为,常读常新的经典著作,能够提供新视角、新知识的图书都是值得阅读的好书。

为什么要读经典?张笑宇认为,一个学科成熟发展后,必然会逐渐出现一本学科入门的工具书。“当新的问题扑面而来时,我们最直观的反应是回到过去看看人类当时是怎么创造新的工具解决新的问题的,这就是经典阅读的意义,永远常读常新。”

关于本土作品的期待,张笑宇指出,中国这片土地正在发生世界级的经济学问题,年轻一代的作者接受了国际前沿的学术规范训练,兼具本土和国际的思考范式,中文写作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精品。同时,中文世界在理解其他文明时,要谨防陷入传统的叙事框架,应从更多元的角度去理解中文世界以外的文明,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梁汉指出,随着人们越来越渴望更好地了解生活的意义、社会的意义,本土写作或将更加注重回应人们内心的需求。丁建峰指出,未来的经济学写作、经济学出版应更加注重多样化,只有更好地了解文化、了解价值,以及了解各种各样的伦理判断,我们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更加接生活真相的经济学判断。

作为活动的联合主办和独家渠道支持,前檐书店也为本次书单编制提供了相关的图书销售数据,并在书店对该书单上榜图书做了主题展陈。

(深圳商报记者 王昉)

标签: 经济学阅读 主题演讲 连线访谈 圆桌对话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