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讯 > 正文

四川省全媒体采风活动在雅安举行 描绘严道清雅新画卷

2022-05-12 09:33:41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人间五月,一簇簇浓绿随风越过枝头,悄悄地洒遍荥经。清风雅雨间,这座温润的小城,又开启了无尽的诗意时光。

千年严道,绿美荥经,鸽子花都,独具魅力。荥经古称严道,是华夏人文始祖颛顼的故里,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关隘,是森林覆盖率80.3%的“三养”圣地,有亚洲最美的360度观景台牛背山,有世界最大的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有世界最大的野生成片的植物界“国宝”珙桐林30万亩。

5月10日至11日,由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中共荥经县委、荥经县人民政府、四川经济日报社承办的“记者践四力·全媒看荥经”四川省全媒体采风活动在雅安市荥经县举行,旨在以“媒”为介,展现荥经的秀丽山水、风土人情和乡村振兴成果。

11日,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的领导与专家,以及来自全省30余家新闻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先后走进荥经县博物馆、黑砂博物馆、黑砂活态馆、新添镇庙岗村等地,用镜头和笔触舒展在千年严道的清雅新画卷。

非遗文化

黑砂活态馆

探秘荥经砂器的前世今生

千余载,穿越漫长的历史,荥经砂器从古严道的金戈铁马走来,古朴依旧,工艺依然。5月11日,“记者践四力·全媒看荥经”四川省全媒体采风活动一行来到荥经县黑砂博物馆、黑砂活态馆、砂器一条街,感受千年来土与火的极致交融。

中国各地陶器品种众多,常见的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依质地可分为细泥陶和夹砂陶。荥经砂器属夹砂陶,颜色丰富多样,现代以黑、灰色最为经典。因泥料掺入了煤渣呈黑色,荥经砂器又被称作荥经黑砂。现代考古证实,荥经砂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迄今已有至少四千多年的历史。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土壤一方陶,传承千年的荥经砂器,在岁月的洗练中始终不失其质朴和秉,独成一派,最终沉淀为今日“东有紫砂,西有黑砂”的局面,与宜兴紫砂媲美。

走进黑砂博物馆,伴随着严道古城遗址模拟场景的出现,媒体记者、编辑跟着眼前之景“穿越”回千年之前,荥经砂器的制作现场,“采料、制泥、制坯、晾坯、焙烧、上釉、出窑,荥经砂器的呈现,需历经7道工序,每一道缺一不可。”黑砂博物馆解说人员讲解道。

据介绍,历经多次复兴发展,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家官方层面的高度认可下,荥经砂器在传承中开始创新发展。

现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荥经砂器”代表传承人曾庆红告诉记者,他13岁就开始学黑砂烧制,一干就是37年,荥经砂器烧制沿袭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艺,全部采用纯天然原料,其制作古朴,集艺术、实用为一体,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

“开窑!”随着一声响亮的叫喊,记者在黑砂活态馆见证了荥经砂器的开窑时刻,只见曾庆红从一旁拉起烧窑盖,熊熊火苗蹿出地坑,烧得红彤彤的砂罐整齐排列,砂器在土与火的交融中出窑。

从黑砂活态馆出来,记者来到位于荥经县严道街道古城村的108黑砂艺术村,人像、香炉、花瓶、茶具……从传统的黑砂生活用具到形态各异的工艺品砂器,多样的荥经砂器让记者看到了这项在当地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在荥经砂器一条街,数十家砂器店铺林立,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争相选购。据介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荥经黑砂告别了传统印象中“汤罐药罐”等简单生活器皿的单一定位,逐渐向高端工艺制品等领域发展,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荥经被授予“中华砂器第一乡”,2013年荥经黑砂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凭借传统的烧制技艺和丰富的艺术造型,如今荥经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爱好者。不仅如此,搭乘电商快车,百家砂器厂产品畅销全国。

年来,随着荥经积极打造黑砂IP,重塑严道古城,一座集观光休闲、康养度假、黑砂产销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中国黑砂城”正加速崛起。

砂器开窑引得记者们纷纷拍照

人文历史

荥经县博物馆

对视跨越千年的文明

5月11日,清风徐来,位于严道镇青华街的荥经县博物馆以荥经独有的温润欢迎着“记者践四力·全媒看荥经”四川省全媒体采风活动一行的到来。

经过开阔的颛顼广场,跨过博物馆的大门,大家开启了跨越千年的历史人文之旅——

金石重器·严道拾遗系列:纵观新石器时代石器、严道古城遗址、战国陶器、青铜器及巴蜀印章、严道封泥的风采;

秦汉古韵·千秋万岁系列:一览木槨墓、崖墓、土坑船棺墓、砖室墓、“王邦”漆器、汉铜陶器、邓通钱等遗风古韵;

丝路茶马·古道传奇系列:通过场景复原的陈列方式展览,可距离参观“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文化……

采风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支带有“成都”铭文的青铜矛引起了嘉宾们的极大兴趣。据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说,此带铭文的“成都”青铜矛十分珍贵,不仅标志着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这两座城市之间的商品贸易已经非常活跃,而且还把成都的得名推至战国,比史书记载成都得名于秦汉,要早两百多年。

“自古以来,就有众多古籍经典记载有若水的地理位置,通过古籍考究和相关研究,颛顼出生于若水,已是公论。无论是民国版的《荥经县志》,还是《山海经》都提到,荥经即为若水,因此荥经被称为颛顼故里。”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嘉宾们介绍了荥经作为华夏人文始祖颛顼帝故里的由来。

据介绍,荥经县博物馆有着40年历史。2014年,荥经县将博物馆从严道镇民主路129号搬至现在的青华街,并探索新的文物保护和利用模式,建设博物馆新馆。

2016年新馆建成,占地6000多方米,总建筑面积4540方米,建筑布局开敞自由,以秦汉建筑符号和风格为载体,凸显荥经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悉,荥经县是四川文物大县,仅荥经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目前就达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1件,比例占到雅安的一半;二级、三级文物238件。

荥经博物馆采风

美丽乡村

新添镇庙岗村

解锁村民幸福生活“密码”

“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这是5月11日,“记者践四力·全媒看荥经”四川省全媒体采风活动一行来到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看到的亮眼标语。

走进庙岗村,敞亮的党群服务中心、整洁的联排民居、精美的簸箕挂画和连片的兰花大棚,一片生机盎然的新农村景象展现在记者眼前。

据介绍,庙岗村位于荥经县城北部,辖区村民1084户2767人。2020年5月,原庙岗村和原省定贫困村山河村合并为新的庙岗村,同年9月,庙岗村持续推进村民小组调整优化,村民小组由原来的17个调减为12个。经历“两项改革”后的庙岗村,从产业发展、便民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都展现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图景。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行走在庙岗村房前屋后,映入眼帘的一个个簸箕挂画格外引人注目。山水、田园、花鸟……既有传统元素,也富现代审美,图画内容丰富多彩且贴群众生活。庙岗村村民告诉记者:“这些挂画是村里传播文明的窗口、美化家园的‘活教材’。”

这些精美且富有艺术气息的簸箕挂画皆出自庙岗村村民之手。去年9月,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庙岗村成立了簸箕挂画艺术工作室,并召集了村里的老竹编匠人编制原生态的竹簸箕,再请来村上的绘画能手、书法爱好者,纯手工“订单式”编织和绘制独具地方特色的乡风竹编簸箕挂画产品。

庙岗村第一书记黄劲淞说:“簸箕挂画艺术工作室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簸箕挂画作为村里的特色产业,还可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们工作室每年可带动超20余人就业,从事手工竹编的村民,每月工资普遍在3000元左右,对大家来说也是一笔比较可观的收入。”

“锅里有,碗里才有。”这是庙岗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全体村民的共识。2021年9月,庙岗村决定盘活闲置的集体用地,发展高标准兰花种植大棚建设,形成“以村委会牵头、村资公司主持修建、兰花种植户租赁”的模式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第一期26个大棚已经全部完工交付,已有11户入驻大棚,其中每个大棚年租金5000元,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3万元以上。还有不少租户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准备入驻。

看到庙岗村村美人富的新面貌,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凉山日报社副总编辑何万敏激动地说:“非常振奋!新农村就该是这个样子。庙岗村带给我非常多启发。首先是农业产业,一个村子‘聚力一个优势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这个思路非常值得学。其次是农村新风貌值得借鉴,让农民也能拥有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和谐幸福的生活氛围。”

据了解,下一步,庙岗村将以兰花种植为着力点,将兰花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兰花产业与农、商、文、旅的融合发展。同时,庙岗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也将继续带领全体村民投身产业发展浪潮,共同奔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

参观大棚里种植的兰花

特色产业

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区

走出“点石成金”绿色新路子

“奋战200天,建成产业园,助推新发展。”5月11日下午,“记者践四力·全媒看荥经”四川省全媒体采风活动一行的车辆驶入严道街道新文村,远远地便看见,数千亩的土地上,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区正在荥河畔拔地而起,奋战建园的标语赫然醒目。

走进四川省天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工厂里,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挥汗如雨,一块块预制构件正在生产中。每天,有200到300立方米的预制构件从这里发往省内各地。

“我们刷新了同类工厂最快建设速度,实现了占地面积更小,效益更高。”该公司副总经理梁凯介绍,天投公司是目前国内率先采用“双循环流水线”的项目,引入先进的装配式建筑BIM管理模式。

梁凯透露,目前为止,公司今年已经签了8万立方米的订单,预计全年能达到10万立方米,实现年产值2亿元左右。

作为荥经县新型建材龙头企业,四川省天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火热发展只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335亩,规划入驻企业40家,预计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2019年以来,通过引进工业地产、以商招商、积极承接成都产业转移等方式,成功落地华西绿舍新型建材、力兴绿色新材料产业孵化园、开全新型建材、爱普玄武岩纤维等项目,着力构建从骨料到建筑构件、装配式建筑和新型绿色材料等完整的产业链,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进的新路子,推动荥经从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型、环保型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2021年年底,园区已成功签约了西南水泥、天投集团等11个项目,目前已入驻企业26家,总产值4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人,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他们以花岗石尾矿为生产预制构件的重要原料,实现了从‘传统石材’到‘新型建材’的转型发展之路。”调研完荥经县川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区,绵阳晚报编委会副主任陈朝红表示,这个园区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记者 何羽佳 黄晓庆 庄祥贵 鲍安华 文/图)

标签: 森林覆盖率 熊猫野化放归基地 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植物界“国宝”珙桐林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