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正文

全域旅游绘画卷 产业升级创共富

2021-12-13 16:46:23来源:中国商报

浙江义乌市大陈镇因“衬衫”而出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衬衫行业创造了义乌市工业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企业数量占全国衬衫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销售收入约占义乌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大陈镇被授予“中国衬衫之乡”称号。

但是,随着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单一的工业经济已不足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均衡发展。近年来,大陈镇依托自身山水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为核心,围绕产业转型示范镇和康养文旅特色镇建设目标,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服装业为主导、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在绿水青山间探索出了一条共富路。

全域旅游绘画卷

在大陈镇东塘区域最偏远的红峰村,藏着一棵有11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是义乌唯一的孑遗植物,直径约1.5米,树高30余米,至今枝繁叶茂,每年秋天银杏树上还会挂满果实。

随着大陈镇全域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这棵百年来几乎无人问津的老树推进一跃成为当地知名的“网红”。每到11月中旬,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义乌“树王”风采。微风吹来,片片黄叶簌簌落下,一把把小扇子似的银杏叶铺满了门前屋后。

红峰村主任陈泽金说,这棵古树曾经历三次火灾,至今顽强生长。久而久之,这棵树就成了村里最美的景点。随着网络的传播,红峰千年银杏已经成为了当地人对深秋最美的期待。每年晚秋初冬时节,银杏由绿变黄,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地上铺满黄色,极为壮观。红峰村因千年银杏热闹起来,文旅潜力也得以挖掘。

今年以来,红峰村动作不断:老屋改造、景观提升、村容整顿……靓起来的古村、壮起来的村集体经济、响起来的好评……不久的将来,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古村落会以更完美的整体形象“出道”,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和红峰村同属东塘山区的北山村,则有着更为“传奇”的故事,全域旅游让这个“山洼洼”小村蝶变成为义乌北部最火热的周末游目的地。

北山村坐落在义乌最北端的山上,毗邻浙江诸暨市,海拔600多米。以前,因为地处偏远,四周被大山阻隔,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北山村一直是个贫困的山坳坳。“那时,村里都是土瓦房,路也都是山路。改革开放前,我还觉得山里不错,但改革开放后不久,山里明显落后,村民太穷了。”北山村党支部书记楼劲松说。

随着全域旅游的兴盛,村子逐渐发展起来。“慢慢的,开始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来北山呼吸新鲜空气。我家开了农家乐,主打面条。一盆手擀面、一个脆皮土鸡煲、一盘时蔬、一份笋炖腊肉、一笼清明粿,都已经成为经典了。”慢慢的,北山村开始把“卖毛竹”的传统经济变成“卖风景”的创新经济,游客越来越多。

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竹海醉人、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雪景唯美。如今的北山村一年四季都是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游玩。“谁也想不到北山村会发展得这么好,做梦都梦不到。”楼劲松说,村里还建了两个文化礼堂,分室内、室外开展各类活动,大家的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也没有落下。

如今,村民对外介绍说“我是北山人,欢迎来云端北山游玩”时,心里都无比自豪。

如今,红峰村和北山村取得跨越式发展,既得益于因地制宜搭上了乡村游的“快车”,更得益于大陈镇全域旅游的统筹规划。近年来,大陈镇编制完成了全域旅游专项规划,投资1.1亿元打造浪漫八都、竹韵九都、古韵十都三条精品线,对31.2公里道路全线实施“白改黑”和“三色线”划定,建成游步道29.2公里、沿线公厕15个、停车场10处,景观绿化面积约16万平方米,成为义乌第一个“浙江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获评“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和浙江省3A级景区镇、国家卫生镇。全镇按照全域景区化标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个、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长三角最美乡村1个、浙江省特色旅游村1个,也培育了一批如龙山风景区、云端北山、十里樱花溪、马畈奇幻乐园等旅游景点。“五寺二院”的人文景观、卧薪尝胆的古越文化、历久弥新的茶桑产业、回报家乡的书院传承、一望无际的青翠竹海……共同绘制了至美大陈、全域旅游的美丽画卷。

产业升级创共富

大陈镇是我国衬衫单品生产基地。上世纪90年代初,大陈镇由衬衫行业带动的“繁荣”一度成为焦点,甚至被人们称为“义乌小香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大陈衬衫产业进入了震荡期,呈现增长趋缓、利润下滑的态势。

2017年以来,作为浙江省服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单位,大陈镇积极推进衬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通过“机器换人、管理提升、品牌培育”等,提升产品品质与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陈镇累计实施“机器换人”45家,建成天驰·智能工厂、金邦服饰半自动化生产车间等试点11处,单线效益提升30%以上。疫情期间全力稳企赋能,为180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扛住了疫情的冲击。

同时,聚焦“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摸索谋划前山、镇东两大区块的空间拓展,边招商边谋划重大产业项目,整理出1200余亩的连片发展空间,用于新兴产业布局。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大陈镇便因科学种田、粮食高产而闻名全国。好山好水才能孕育好农品。与义乌其他镇街相比,这些年,大陈镇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显著、区位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超75%,湿地保有量近100亩;八都-东塘饮用水源区成为浙江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义乌境内唯一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工业企业较为单一,工业污染小而可控;地处义乌“上风口”,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

如何打好“生态牌”并提高全镇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当地打造美丽共富经济的关键所在。

镇领导表示,要打破传统农业盲耕哑种、多小散弱的格局,必须打造品牌联盟抱团发展,让大陈好产品产得出,更走得出。2019年丰收节,在大陈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大陈小集”区域品牌应运而生。

大陈镇党委书记丁艳丽说:“在大陈,农产品不只是农产品,更是一种对外展示大陈农旅文化的媒介。”在丁艳丽看来,不少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比较弱,不像衣服、手机等会认牌子,因此不能盲目推出高溢价的产品。“大陈小集”展现的是大陈的好山好水好产品,带来的其实是巨大的旅游资源,带动的是成百上千本土农民的实际收益。沿着这条思路,“大陈小集”上线后,大陈镇通过举办“春风生活节”“农民丰收节”“镇长当主播”等一系列活动,让农产品“上线”,吸引城里人“下田”,真正实现农旅结合带来的联动发展,为产品提质、为体验升级、让农户受益。

乡村智治新内核

有关专家表示,物质的富足为“共同富裕”这棵大树提供了养分土壤,精神的富有则带来了阳光雨露。在基层村居的治理中,如何让民意表达渠道更通畅、让事务办理更快捷透明,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塑造乡村精神内核的重中之重。

“甬金铁路建设中,影响到了我们100多户村民的祖坟……”今年3月份,大陈镇红旗村的村民注意到该问题后,马上联系村民代表,通过手机“钉钉”App中的“智慧钉办”系统,将情况反映至镇矛调中心。

让村民没想到的是,有关情况立刻引起镇里的重视,由镇分管领导出面组织调解,短短几天时间便完成了移坟、赔偿等相关事宜,真正做到了“矛盾不出村”。

其实,这只是大陈镇着力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统筹推进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2019年9月以来,大陈镇在红旗村率先试点运行集网上办事、网上监督、网上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钉办”系统,有效推动基层政治生态优化好转。

“以前申请盖村里的公章,还要挨个去村干部家里签字,又耗时又费力,现在手机上提交一下,几分钟就好了。”让村级事项一件件都成为村民“掌中小事”的,正是村干部陈黎明率先开发使用的“智慧钉办”系统。

据介绍,通过全面梳理整合村级事项,“智慧钉办”平台上设置了党务、村务、财务等各大模块,“诸如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工程项目管理、困难补助申请、印章使用等全部纳入其中,最近我们还增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党史学习教育两块内容,目的是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大陈镇工作人员表示,平台对每个事项都绘制了审批操作流程图,明确办理依据、办理事由、审批权限、办结时限,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零自由裁量”。

此外,“智慧钉办”不仅服务于事项、证明的网办快办,更对干部监督、财务透明、“上情下达”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仅村级工程项目款支付监察单一项,从工程监理到村干部,再传至网格长、区域党委,到达镇里相关科室、镇分管领导,最终加上镇长后就需要最多17人审批签字。如果一趟趟‘折返跑’非常容易出现人不在、找错人最终‘白跑’的现象。镇村联办、事项网办后不仅解决了麻烦,审批卡壳在哪儿都一目了然。”在大陈镇纪委工作人员看来,“智慧钉办”还有效实现了“数字杀熟”,消灭了办事流程中“雁过拔毛”“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

目前,“智慧钉办”2.0“村务清廉钉办”已在金华市537个村(社)全覆盖,并写入金华市《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后陈经验”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成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项目。

今年8月29日,“村务清廉钉办”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数字化改革重要应用场景进行公开发布。“智慧钉办”犹如春风化雨一般,不仅让村民们享受到快捷通畅渠道带来的便利,而且丰富了乡村发展宝贵的精神内核。

(记者 吴象水)

标签: 全域旅游 绘画卷 产业升级 创共富

热文推荐